21世紀提升中國經濟軟實力需崇“儒”
2011-01-24 13:46:31 來源:亞太博宇
21世紀,能確保中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關鍵是:要讓經濟持續強勁地增長,必須要有人來賣命地為國家、地方、公司、企業或個人的經濟事業打造優勢和競爭力;必須要讓人真心實意地為事業出策出力;要人真心實意地與你共事、協作、聯合;要有人放心地將他們的就業機會、職位、經營管理權、資本、技術、資源、人際關系、信用等等提供給自己;同時,事業成就以后沒有人維護它而任人去敗壞不行,人們在事業中盡干壞事不干好事不行,沒有人有卓越的才能把事業做好、做精、做大、做強不行;沒人愿和你打交道,成了孤家寡人不行……這些就是關鍵,就是最基本的道理。同時,這也是資本、技術、生產線、政策、法規等等不一定做得到做得好的,但卻是"儒"家思想能做到也能做好的!"儒"包括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公、忠、勇、嚴、勤、廉、正、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、忍、恕等等,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華。"儒"的含義,從總體上說是指講理和講修養。在今天可理解為講科學原理、定理、規律;講事實;講政策法規的利害得失;講個人的道德、品質、精神境界、智慧、學識、才華、能力等等。以此作為決斷大小事情的原則,與判斷好壞真偽、評定功過是非、和選人用人的依據。一個經濟創業者,如果不重視"儒"學修養或倡導弘揚"儒"學,事業絕對大不到哪兒去。只可惜這些先祖留下的寶貴財富,繼承和發揚它的反倒不是他們的親子孫,而是日本人、韓國人等。尤其是日本人,二戰后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,若非重視"儒"家修養,是不太可能的。尊從儒學,并不是因為儒學可以消除社會上的一切邪惡,能把一切人一切事都變好,也不是它可以讓每一個人時時處處都能夠滿意,而是因為尊從它可以遠比人們拋棄它時的情況會好得多。它可以大大地減輕內耗和人為的無謂損失、災禍、困苦、阻力,及人與人、公司企業與公司企業、國與國等相互間的矛盾和無謂的爭斗、厭惡等。因此,個人以為,它可以稱得上是人類史上最有價值的生存發展哲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