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企輿論環境惡化“逼”國資委連連發聲
2011-06-08 10:46:48 來源:亞太博宇
央企去年盈利超萬億,為何僅上繳百億國有資本收益?就此問題,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日前披露,央企作為母公司最后可支配的利潤僅有利潤總額的四分之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半年內國資委兩度回應此問題。自國資委成立8年以來,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7.13萬億元增加到21萬億元。去年央企的利潤總額更是突破萬億,達到11315億元。對此這位國資委負責人表示,央企的利潤總額是合并報表數據,它能反映央企的經營狀況,但不意味著國企母公司就能拿到這么多真金白銀。這其中上繳所得稅、歸屬少數股東、企業法定留存公積金等、母公司可支配利潤分別占25%,其他錢一是擴大再生產了,二是用來彌補國有資本金投入不足,此外還要解決企業的歷史負擔和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。今年2月國資委曾在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,就全民作為股東卻無法分得央企利潤問題,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央企的紅利不會被內部人拿走。但此說法并未獲得認可,"被儲蓄"成為網絡熱詞。此后中石化又被爆出"天價酒"事件,審計署也發布了對17家央企的審計報告,其中11家央企存在為職工違規發放薪酬的問題。輿論再度嘩然。因此,近日央企輿論環境再度惡化可能是國資委再度回應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