滬自貿區年內實施“境內關外”
2013-07-05 11:06:46 來源:蘭瑞環球
《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總體方案》獲國務院原則通過后,上海官方未來的實際動作備受矚目。從權威渠道獲悉,上海自貿區初步定于今年10月正式掛牌運營,年內將實施"境內關外"政策。不過,外界最關注的區內人民幣自由兌換政策則不會在短期內一蹴而就,而是計劃采取分批試點的方式逐步鋪開。上海在20年多年前,就成立了中國內地首個保稅區--外高橋保稅區。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在內,目前內地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已有約110個。但時至今日,所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實行的仍是"境內關內"政策。事實上,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園區實行"境內關外"政策,即放開一線(邊境線),管住二線(與非自由貿易園區的連接線)。規劃中的上海自貿區前身是上海綜合保稅區,范圍涵蓋了外高橋保稅區、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、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。不愿具名的上海金融局人士透露,自貿區建設的要務即是上海綜合保稅區的徹底轉型,完成從"境內關內"至"境內關外"的過渡,真正與國際接軌。于上海而言,自貿區方案的獲批,僅是獲得了"許可證",并不意味著籌劃中的所有事項都會同時放開,人民幣自由兌換政策就不可能即刻全線鋪開。規劃中的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前途光明,但如何夢想成真,則還需政策、法規以及軟實力的配合。多位專家擔憂,規劃易落實難,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實際困難不容小覷。有法律界專家就指出,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是上海在探索建立離岸金融市場的同時,仍面臨法規障礙。專家建議,上海應尋求立法上的突破,對于屬于國家立法的領域,積極向中央提出立法建議,對于屬于地方立法權限的領域,應組織力量研究制定地方性的管理辦法和條例。